English

史论结合的创新之作

1998-07-06 来源:光明日报 王瑞臣 我有话说

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其中同俄国关系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为中俄两国有四千多公里的共同边界。近百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又变化多端,错综复杂。但我们对两国关系的研究,同两国关系的实际状况相比,是不相称的,特别是对苏联全面解体后的两国关系研究就更付阙如,几呈空白之势。刘德喜、孙岩、刘宋斌合著的《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适时填补了这项空白。

本书介绍了中俄的国家关系,经济贸易关系,军事、文化关系。此外还专题叙述了“中俄边界问题的交涉和积极进展”,“台湾问题与中俄关系”,说得上对中俄关系的方方面面,都囊括无遗,这就使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工具书的性质,可备随时检索查阅。本书内容的全面不仅体现在方面门类齐全,还体现在对每一方面的来龙去脉、源流演变介绍得完整清楚。即以“台湾问题与中俄关系”而言,就从1990年2月,台湾当局放宽苏联人员去台签证申请开始,叙述了台湾当局争取苏联以及俄罗斯的种种企图和措施。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台湾当局更加紧活动,一时间紧锣密鼓,煞是热闹。在此过程中,俄方行动大体是与台湾当局对等同步的,这当然引起中国的密切关注。中国领导人向俄方表达了自己的原则立场及鲜明态度,俄方极为重视,由叶利钦总统正式签发“俄罗斯联邦与台湾关系令”。表明俄罗斯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与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将俄台关系严格限制在非官方范围之内的明确立场。这就将三方错综复杂的关系叙述得清楚而详赡。

在叙述史实的同时,作者也不乏深入中肯的议论概括,说得上是史论相结合。在细致翔实地描写中俄经贸关系状况的同时,又总结了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有利条件包括地缘优势、经济互补、市场巨大、政治和睦、传统友谊等方面,而制约因素也存在,既有经济本身的,也有非经济方面的,并且显性、隐性因素同在并存。即以经济本身而论,“俄罗斯经济仍处于低谷状态,而且在短期内不可能摆脱这种局面,这就决定了俄对外贸易在近期内难以有大的发展,从而制约着中俄贸易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难以出现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这种论述就会使从事中俄贸易的人多一些理性思考,具有清醒的认识。

内容之外,本书的体例与文风,也多有值得称道之处。首先是采用了按时间的纵向叙述与按问题的横向描写相结合的体例,较好的处理了历史与现实的错综关系。全书第一章《历史的回顾》实则是中俄关系的简史,源流毕具,突现出了脉络主干。后三章则分述苏联解体后两国的国家、经贸、军事文化等关系,以问题归类,使人一览无余。这样纵横交织,历史与现实互为经纬,形成立体交叉网络,收到疏而不漏,繁简相宜的效果。其次是由面到点,概述与深入剖析相结合。本书第三章《经济贸易关系》中,中俄经贸关系在中俄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俄经济关系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两个问题属扼要介绍,而中俄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和曲折、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关系透视是中俄经贸关系的症结所在,所以作者不惜笔墨,加大篇幅,进行深入的微观探讨,以期在实践中有启迪作用。

本书使人略感不足的是对中俄文化教育方面的关系叙述过于简略。尽管苏联解体后,中俄之间的文化教育关系不如经贸关系频繁,但在历史上,苏联的文化教育却影响了中国整整几代人。对这种关系的历史,似应用一定笔墨进行回顾,以促进未来两国文化教育的交流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